追光语记 | 阙梓冰:接纳不完美,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编者按
无论学涯抑或人生,我们都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寻找自己未来的答案和方向。作为人大学子,更应牢记我们的使命和担当,将个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相统一,更多地去做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事。
“追光语记”第十九期,公益菌邀请到了2021年京东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法学院2018级民商法学博士生阙梓冰,让我们一起感受他的情怀与担当。
挑战自我,无惧失败,勇攀法学高峰;
及时调整,保持乐观,明晰前行方向;
广阔学海,积极探索,实现个人价值。
资料卡片
阙梓冰,法学院2018级民商法学博士生,师从姚辉教授。课程平均学分绩3.91,排名专业第一,现担任法学博士班宣传委员,民商法学博士班班长。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资助计划。曾在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等机关单位实习。在校期间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国家奖学金、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等奖励和荣誉。
勤学好问,谦虚求教,积累吸收获新知
公益菌:师兄在公共课和专业课上分别有怎样学习的心得?在学业方面是否曾经遇到某些困难和障碍,师兄是如何克服的呢?
在我的理解里,专业成绩虽然不是博士生评选特设奖学金的决定性因素,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参考。即使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但作为一个学生,我觉得我们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学习成绩则是对我们知识获取的一种肯定。学习成绩的取得并非是一蹴而就,它往往是积累与吸收的过程,大家平时上课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自己不懂的地方,但勤学好问,谦虚求教,往往就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取属于自己的新知,课后抓住时间自我消化,往往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条有效路径。
不辞辛苦,无惧失败,积极探索勇向前
公益菌:师兄的科研经历是怎样的?是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的呢?很多同学对科研很感兴趣,想请问师兄在科研方面有哪些经验想要和我们分享呢?
本科的时候比较多的是专注于上课和考试,从研究生开始更多地有机会接触除科研,我觉得最为重要也最为幸运的是遇到了带我开启学术之旅的两位恩师,恩师的博学、务实与使命感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课程都相对比较少,我们有更多的自己的时间,我一般会利用这些时间来看书写论文。当然,学术之路总是伴随着辛苦和遗憾,投稿被拒是常态,我们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敢于接受失败,并不断探索向前。
公益菌:对于本科的师弟师妹而言,如果将来想要读研或者对科研比较感兴趣,在本科阶段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我觉得科研还是重在兴趣,但贵在坚持,科研之路是漫长且充满艰辛的,一路走来往往会有无数次的放弃念头,感兴趣肯定是从事科研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往往向前探索的毅力和愿意接受失败的坦然,也是与科研相随相伴的。
在本科阶段,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好知识打好基础,毕竟读研和科研都不是天马行空,脚踏实地还是需要本科阶段的积累。另外在大脑最活跃的时候多想多做多练,也有助于以后的研究之路。
理论下的现实考量,才是最真实的世界
公益菌:师兄的实习经历是怎样的?在实习过程中收获了哪些内容呢?
我从本科开始主要是参与一些法律相关的岗位实习,包括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等,这其中既有师兄师姐介绍,也有学校的项目。我觉得实习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去了解真正的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学学科更是如此。就像我的导师所说的那样,法学作为一门实践的科学,其征服的力量不是靠赖于概念、学说的不明觉厉,而是来自活生生的恩怨情仇,来自现世的拍案惊奇。我们在法学院里学习了非常多的大道理,但这些道理终归是要用在判好具体的案子上,理论覆盖下的现实考量,往往才是最为真实的世界。
公益菌:实习和学业出现冲突矛盾的时候师兄是怎么解决的呢?
另外,我觉得实习作为一种手段,还是需要服务于自身的规划和需求,如果是以学业为重,大可以缩减实习时间,合理选择实习岗位。以我的体会来看,我觉得实习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课堂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一段实习经历也是如此。
直面自己,接纳不完美
公益菌: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描述自己吗?为什么选用这几个词呢?
我想用接纳不完美、谦卑待人和服务社会来形容自己,这是我在法学院新生开学典礼发言时选择的关键词。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交给自己、他人和社会的答案。如何认识自己,关键在“接纳”,求学的意义在于感受大学的温度,接纳属于自己的兴奋和愉悦。如何对待他人,关键在“谦卑”,唯有谦卑地多听、多想,方能真正地成长、成才。如何面对社会,关键在“使命”,作为人大法律人,应牢记我们的使命和担当,将个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相统一,更多地去做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事。
公益菌:师兄在大学期间有没有遇到对未来迷茫或不知所措的时候?面对这种困境是如何坚持下来并确定未来方向的呢?在确定未来规划方面对师弟师妹有什么建议吗?
自己刚上大学时也有过迷茫期,但及时地进行了反思,在多看多学多想中,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无论是升学、工作、出国还是其他,没有什么是最好的,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选择。确定未来规划和方向的时候还是要多认识自己,看看自己属于什么性格的人,想要怎么样的生活,同时尊重最了解自己的人比如家人好友的意见,找出适合自己的路。
公益菌:有很多同学会因为学业压力和朋辈竞争等问题而产生焦虑情绪,师兄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是如何克服这种情绪的呢?有什么调节的好办法吗?
我们大家能够脱颖而出来到承载着光荣和梦想的中国人民大学,我身边的人能够来到人大法学院,接受的已经是最好的教育,我们应该有基本的自信。另外,我们大可不必管人家如何,我们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去品味一点一滴的新知,去感悟先生们的精彩讲解,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向先生们虚心请教。焦虑和迷茫谁都会有,关键在于看谁能克服,难受的时候听听音乐跑跑步游游泳,或者找好朋友聊聊天,在天气好的时候出去走走,往往回来后就能忘却烦恼,继续向前。
静心品味,用心感悟,脚踏实地研究路;严于律己,坚持求索,虚心请教获新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科研的道路上,唯有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绩。感谢阙梓冰同学的分享,希望同学们都能悦纳自己的不完美,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往期 ·回顾
策划 | 张作宾辅导员工作室
采访 | 张运晗
整理 | 张雅骞 张运晗
排版 | 朴成安
头图 | 高正筠